面對前來諮詢的民眾,在衛教時會詢問對方平時身體活動的情形。有些人的會回答自己的工作內容已有大量活動,活動量已經跟運動一樣或更甚之。然而,勞動真的可以等同於運動嗎?而大量勞動的族群會因此更加健康嗎?
雖然勞動的過程中心率會上升,許多工作內容需要大量肌力。無論是從能量消耗或是活動強度來看,勞動不但可能等同於運動,甚至還有可能超過運動。但是根據研究,職業相關的身體活動反而與病假、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甚至死亡率都有正相關;與我們認知的運動所帶來的好處南轅北轍。
這樣的情形被稱為身體活動悖論,也就是儘管身體活動有促進健康的效果,職業相關的身體活動反而可能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專家學者提出數個可能造成身體活動悖論的原因。對於工作內容,例如速度、行程安排或心理社會壓力等,的自主程度低,導致疲勞或是其他影響健康的風險因子。搬運重物或長時間固定姿勢造成血壓升高,在下班後還是會偏高。長時間的勞力工作,恢復時間不足不僅促進身體慢性發炎,也會使24小時心率上升,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職業相關身體活動的強度及時間不足以對健康帶來正面影響—在最大攝氧量35%以上活動超過8小時是心血管疾病的負面因素。勞力工作本身的危險性也是風險之一。除了職業相關身體活動本身的因素之外,從事勞力工作的族群的社經、心理、身體因素也是風險因子。
面對身體活動悖論,我們能夠做什麼改善這樣的風險呢?透過衛教調整觀念,了解休閒時的身體活動與職業相關的身體活動對於健康的影響的差異,鼓勵民眾增加休閒時的身體活動。然而,因為體力、時間、壓力等種種因素,一時間將休閒時的身體活動增加對於民眾可能略顯困難。有一些方式可以漸進地將身體活動增加,例如:改變通勤方式—以騎單車、走路、大眾運輸代替騎機車、開車;將車子停在離上班處較遠處或是大眾運輸提前一站下車以增加上下班時走路的距離;將運動的服裝預先準備好,在下班後直接去運動……等都是有效的方法。再者是提升工作自主性,藉由安排適當休息及調整工時,降低工作過程中所造成的危害。
與過去的觀念不同,近年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職業相關的身體活動反而是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如果想要從工作場域促進健康,需要雇主及家庭一同參與建構一個健康、友善的環境。
留言列表